锟矫伙拷锟斤拷:
锟杰★拷锟斤拷:
 
台州市黄岩双季茭白专业合作社
  供求信息 更多>>
大量出售秋茭白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 黄岩区头陀镇山前河村
邮政编码: 318026
联 系 人: 梅国君
联系电话: 13073878597
移动电话: 13073878597
电子邮件:
传  真: 057684996060
  友情链接
  企业动态  
这里的蔬菜为什么不愁卖 来自中国茭白之乡的调查 (台州日报)

绿、翠绿、一望无际的绿。

白、嫩白、扣人心弦的白。

站在台州 “万亩茭白示范基地”上,就像置身绿色的海洋。微风吹来,茭叶的清香沁人心脾。田埂上,成筐成袋的茭白堆得小山高。妇女们说笑着把这些“半成品”去壳、洗刷、包装,男人们身手敏捷地扛起一袋袋“成品”,称重、装车,从贩销商手里接过一叠叠钞票。徜徉在满眼的“绿”和“白”里,你能捕捉到茭农会心的微笑和丰收的喜悦。

自上世纪90年代我市开始大规模种植茭白,黄岩从当初零散的茭白田,发展成了如今复种面积6万亩的大产业。在经历一次次市场考验下,茭白不仅一年比一年卖得好,更成为我市农民科学种田、脱贫致富的样本。

入夏时节,记者来到了去年10月刚刚获评“中国茭白之乡”的黄岩区,探寻茭农种茭的秘诀。

“我们台州农民不怕苦,有了技术更敢种”

“我们台州农民不怕苦,有了技术更敢种。”见到下岙村村民杨克贵的时候,他穿高筒套鞋、防水裤,“全副武装”地在绿油油的茭田里培土,五六个帮工,拔茭、切叶,也是一脚泥一脚水地来回忙碌着。他说茭白是“精贵命”,灌水、施肥、防虫,一年到头都要小心伺候。种茭第一年,杨克贵寸步不离技术员,深水护茭怎么改为培土护茭、肥料怎么控制等一招一式都虚心请教。由于悟性好,技术学得快,第二年他就去搞承包,这几年收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承包的18亩地,茭白刚上市时,每公斤最高卖到12元的“天价”。“那时候,谁能想到种茭白能带来这么多钞票啊,如今我们下岙村18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茭白,种粮收入肯定没法跟种茭白比。”

“十几年前,我们这里种茭白的还很少,种好种坏全靠天说话,成不了气候。后来,镇里农办带着我们‘三改两优化’,改良了品种,茭白也从露天住进了大棚,病虫害也得到了防治,大家都跟着干起来了。”说这番话的是溪坦村的老支书潘正军。这个村今年种了400亩茭白,他家种的3亩茭白,这几年卖得都不错,今年行情还要好些,每亩大棚茭白毛收入差不多有1万元。他说,要不是身子不好使了,自己还想多承包三五亩。

钟正球是新前街道有名的种植能手,回想起当初种茭白也是旱鸭子过河,摸不着深浅。从埋下第一垄茭苗、弯下第一根大棚竹片,都是跟着周边学过来的。这几年,茭白越种越顺手,不仅乡亲们隔三岔五地过来问问,政府还把他的茭白田评为“示范田”,插上了标牌。正说着话,一辆“小四轮”哒哒地开来收购茭白,钟正球放下手中的割刀,提起一袋袋茭白去过秤。他说从8号开始,天气变热了,价格也下来了,现在收购价只有一块四五一斤,今天拔了400来斤茭白,大概五六百元的收入。“早两个月,天气冷,价格卖得才叫高,一斤至少要三四块。”

和大户相比,姚彩娥只种了1亩多茭白,用她自己的话说,自己一个人忙不来,还有是茭白行情把不准,有时高有时低,她是老鼠嫁女——小打小闹型,每年收入万把元,再加上老公在机关里看门,日子也过得还凑合。

“有了农村经纪人,茭农种茭不愁卖”

“种菜最怕什么?卖不出去。以前自己上午拔茭、下午拉着板车去卖,因为打不开市场,经常是成筐成袋的看着茭白烂在太阳底下。”

“一个外地来的客商留下电话,说另外一半菜款隔天就送过来,结果后来再也打不通这个电话了。”

“为了找销路,广东一皮包公司说可以和我们联合搞经销,一下骗走我们好几万元。”如今听着这些苦涩的回忆,不难想象当初茭农闯市场的迷惑和焦虑。

“现在茭白再也不用为销路发愁了,经过市场上十几年摔打,什么风浪没见过?现在我们不仅成了种茭能手,更成了卖茭高手。”在浙江蔬菜日销量最大的市场——杭州蔬菜批发市场,记者见到了黄岩双季茭白专业合作社的梅志伟。从事10多年茭白种植的梅志伟,2005年开始,自家不再种植茭白,而专心当起了“茭白经纪人”。

梅志伟说,合作社目前有社员200多人,不仅种植了上千亩茭白,还有专门负责收购和销售的人员,分工很明确。“我们专门有一批人在全国各地卖茭白,学经济、看行情、拓市场,现在台州茭白在全国大半个省份都有了销售网点。”

“今年各种菜价普遍下降的厉害,茭白价格单个没法高上去,这几天天气还热,茭白上来的快,我们差不多是保本赚吆喝。做生意总是有赚有亏,这几天就当为市民服务。”应仙海从4月初就进驻市场,每天大概要从黄岩的头陀和新前收购2500公斤茭白,他粗略算了下,去年40多天里他一共赚了4.4万元,按目前行情看,今年最多能赚3万元。

人脉广泛的王以朝是杭州蔬菜批发市场33户“台州茭白经济人”的一个。他的经济哲学是“薄利多销”和“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记者跟着他在市场一圈走下来,他的发货单上就批发出了几十大包茭白,烟也送出了小半包。“天下没有不赚钱的生意,只有不会赚钱的人,6月卖完茭白,接下来还要去上海卖杨梅,再过几个月去绍兴卖柑橘。”没等话说完,王以朝手上的电话又响了,他给我留下一个活脱脱的经纪人大亨形象。

“有了农村经纪人,茭农种茭不愁卖。”黄岩区头陀镇农办主任解崇斌一句话道出当地茭民十多年种茭的肺腑之言。据他介绍,目前整个黄岩区专业从事茭白贩销人员达1000多人,小农业和大市场的矛盾通过这个平台完全实现了对接,“销路在这里早已不是问题。”

“提高技术增品质,台州茭白要出国”

“早几年全镇各村就装上了宽带,我们村里信息员还是大学生村官呢。”“我们种的是浙茭1号、浙茭2号、四九茭,3月上旬就能上市,比余姚、缙云那边足足提早一个半月,等他们上市时,我们都卖得差不多了。”见到记者来采访,茭农们七嘴八舌地围上来插话。

“提高技术增品质,我们的茭白还要出国呢。”下岙村的林增荣说,前几年区里下来的农技员都是指导大家怎么改良品种,提高种植技术。去年开始,区里举办的培训内容全部改成少施化肥,减少用药次数,提高茭白品质,创建品牌上。“现在我们不缺技术了,缺的是怎么把茭白种出好品质来,人家日本、欧洲的进口标准这么高,要人家吃得心服口服,你没有这个金刚钻,咋能揽这个瓷器活。”

“这几年越做越顺畅,真要给政府敲锣打鼓送锦旗。”发出这番感慨的是潘根来,他现在每天在头陀收购的茭白在万斤以上。他说,前几年茭白也出现过滞销情况,2007年政府扶持企业建设了两个总容量5000吨的保鲜库,1斤茭白1个月只需1毛多的保鲜费,他们这些贩销户可以撒开腿来跑市场。

在飞跃村贩销一条街见到赵金玲时,他正开着辆“宗申”拉着几大包茭白回来,他现在每天要向杭州和宁波的合伙人各发2500公斤茭白。说到这些年的茭白行情,他就打开了话匣子:“茭白这个产业能越做越活,全靠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宽。原先是由茭农送货到市场批发,外地客商到生产田头收购,现在是我们茭农自己联合收购运输、组建产销合作社销售,还有农产品配送企业配送、小包装进超市销售、冷藏保鲜延后销售等,这话语权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以前茭白在当地仅作为一种副业种在沟边河角。现在,全区规模面积3万多亩,占到全区蔬菜面积的43.3%、产值的41.6%,全区茭白种植户1.5万户,从业人员2万多人,农民种茭年收益2亿多元。茭白成了我们农户真正的聚宝盆。”

“以前是在自家山沟沟里小打小闹,现在是天南地北满世界跑。到4月份,我们的茭白在全国茭白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元同牌’、‘箭山牌’茭白在市场上已小有名气,几年前我们就有加工的盐水茭白出口日本,现在我们要让更多的茭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Copyright      浙江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中心

地址:凤起东路29号      浙ICP备 20200368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