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规民约

“双创”教育助推大学生理性就业

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基本内涵,创业创新教育的核心是通过一定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许多学校只是笼统地强调要“创新”“创业”,没有形成一个明确而清晰的教育教学目标,只是简单地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科技论坛等形式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一般而言,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大都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不断地强调创新思维的拓展为目标,由于目标的不明确从而导致难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在现代教育体系下,考核是认定教育质量和反馈教育信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不能量化,传统的考试和综合考评并不能科学地评估老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也难以反映“双创”教育的质量,因此很难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考核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一套系统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一切教育活动运行的基础,是以成文的方式将各种理念、原则、规则固化,约定各个参与人的权利与义务,属于顶层设计。目前,从整体来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一套完整而系统的规范体系,习惯性地认为只要鼓励老师学生创新创业,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教育和就业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如何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助推大学生理性就业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运行机理是什么,学校对于创新创业的管理体制是什么,评估教学质量和奖励教学成果的规则是什么,等等,对于这些问题都没有形成明确的规范,创新活动也往往是停留在听讲座、参加大赛、写论文的层面上,创新教育理念并没有深入人心。

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环境。一是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核心硬件设施不够健全。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驱动下,从国家层面到学校,都加大了对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但是部分服务平台的结构不够合理,主要面向理工科专业,而对于经济管理、文学、法学等社科类专业覆盖率不高,平台利用率也不高,没能发挥平台的应有作用。二是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和资金等为主的软性支撑。三是没有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人们创新意识不够高,创新创业理念不够深入,学校创新创业环境与社会大环境未能完全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