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企业介绍  企业家风采  企业动态  企业荣誉  产品展厅  供求信息  用人招聘 
 
武义县绿溪蔬菜专业合作社
用户名:
密 码:
用人招聘
更多>>
联系地址:
邮政邮编: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企业动态
保护地种植莴苣的高产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 2017-11-20

保护地种植莴苣的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13/10/26  作者:中国寿光蔬菜网  来源:农林网

    莴苣是菊科莴苣属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约在7世纪初,经西亚传入我国,各地普遍栽培。莴苣按食材可以分为叶用和茎用两大类,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经济价值、营养价值都非常高,深受人们欢迎。莴苣喜冷凉气候,夏秋莴苣的生长期正值高温季节,保护地中高温长日照,易引起莴苣先期抽薹,导致莴苣瘦长,品质差,产量低,严重制约保护地莴苣的生产。因此,在保护地生产莴苣,首先要选择耐高温、对光照不敏感的品种,其次是控制肉质茎膨大期间的温度,这是莴苣高产栽培的关键。

  1培肥地力

  在基本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的地区建立生产基地,要求地势高,向阳,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增加有机肥料的施用,促进耕作土层深厚、疏松、肥沃。

  2保护地栽培方式

  主要有地膜覆盖栽培、温室栽培、大棚栽培。

  3品种选择

  西宁白皮尖叶莴苣,该品种一般株高在55 cm左右,叶片颜色浅绿,叶宽且尖部钝圆;茎表皮白色,微带绿色;茎肉为鲜绿色。为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30 d左右,定植后65 d左右就能收获,具有抗逆性强、高产、质优、商品性好等特点,栽培上要求肥水充足。

  4播种育苗

  4.1苗床准备

  播前结合翻地,苗床施腐熟过筛农家肥15 kg/m2、磷酸二铵90 g/m2、99复合菌肥10 g/m2,并用50%托布津5 g/m2或50%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1].

  4.2种子处理

  一般采用温汤浸种,把种子倒入55 ℃温水迅速搅拌,待水温降至20~30 ℃时浸种5~6 h,滤水后在20 ℃条件下催芽,出芽后即可播种。

  4.3播种期

  秋种夏收的莴苣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夏种秋收的莴苣在7月下旬播种,不提倡春种夏收,尽量让肉质茎膨大期错过高温夏季。春莴苣用种量750~1 500 g/hm2,苗床用种量0.1~0.2 g/m2;秋莴苣苗龄短,宜稀播,苗期不需分苗,用种量3~5 g/m2.苗床于头天浇足底水,冬季莴苣施肥技术次日将催好芽的种子,按行距7~10 cm条播,播后覆盖细土0.5 cm[2].

  4.4苗期管理

  幼苗2叶1心时间苗,剔除病弱苗。3~4叶时定苗,株行距7~10 cm见方,并叶面喷施复绿灵,或喷施宝1次。春季育苗时要适量控制浇水,使叶片肥厚、平展,秋季育苗时要注意覆盖、遮阳、降温。壮苗标准:苗龄35~40 d,幼苗5~6片叶,节间短,叶色深绿,株高15 cm.

  4.5囤苗

  定植前5~7 d,幼苗5~6叶时,浇水1次,再切块起苗,降温炼苗,并喷百菌清600倍液。

  5定植

  5.1整地施肥

  施腐熟有机肥75~90 t/hm2、腐熟麻渣1 500 kg/hm2、磷酸二铵450 kg/hm2、99复合菌肥1 500 g/hm2,深翻20~27 cm,平整地面。

  5.2定植方法

  根据季节、品种,在地温稳定10 ℃以上时进行垄栽或平栽。早春茬铺膜定植,栽培行株距:春莴苣35 cm×35 cm,保苗7.50万~8.25万株/hm2;秋莴苣30 cm×30 cm,保苗9.75万~10.50万株/hm2.定植时浇大水,及时中耕、松土、保墒。

  6田间管理

  6.1温度管理

  茎用莴苣大棚栽培中,缓苗时期要密闭大棚,保持棚内温度白天在20~25 ℃,夜间在8~10 ℃。同时,中耕2~3次,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缓苗后适当通风,保持白天棚温17~20 ℃,夜间约8 ℃。

  6.2肥水管理

  应减少中耕次数,加强水肥管理,用淡粪水少施勤浇,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营养生长,可避免早期抽薹现象。定植后根据土壤墒情浇缓苗水1~2次,随后进行中耕作业,结合追施氮肥,施用尿素60~90 kg/hm2,促进缓苗。当莴苣叶片展开增大时,结束蹲苗。早春栽培要在蹲苗后追肥2次,中间间隔10~15 d,每次追施硫酸钾60~90 kg/hm2、尿素120~150 kg/hm2,此后隔10 d左右浇1次水,每浇2次水追肥1次。在整个生育期内,都要保持土壤湿润[3].

  6.3光湿管理

  在保障温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延长光照时间。保持叶面干燥,加强棚内通风透光,避免棚内空气湿度过高,及时清理病株、病叶。

  7病虫害防治

  7.1农业防治

  一是针对当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选用抗病品种。二是与瓜类、茄果类、豆类及葱蒜类或其他非菊科叶菜类轮作。三是覆盖地膜,培育壮苗。四是清洁田间[4].

  7.2物理防治

  一是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放置黄板诱杀蚜虫、潜叶蝇。二是温汤浸种。

  7.3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天敌,采用生物源农药,如齐墩螨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和植物源农药,如藜芦碱、印素等。

  7.4药剂防治

  用武夷菌素1 000~1 500倍液,或64%杀毒矾粉剂4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乳剂500倍液于霜霉病发病初期喷施防治。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于菌核病发病初期喷施在植物中下部的病叶上。用植病灵500~600倍液,或克毒雷夫3 000倍液于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施防治。用2.5%溴氰菊酯2 500倍液,或100 g Bt乳剂稀释400~600倍喷雾防治蚜虫和菜青虫。用1.8%齐墩螨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绿莱宝1 500倍液喷雾防治潜叶蝇[5].

  8采收

  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采收期,秋莴苣在初霜前采收完毕[6].





Copyright      浙江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中心

地址:凤起东路29号      浙ICP备 20200368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