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农观察‖ 现代“新农人”培育需建好“三个池”

来源:浙江省     时间: 2024-03-29

来源:浙江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记者:李松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全省“新春第一会”锚定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战略资源,并将乡村人才工作纳入“三支队伍”建设总体部署,吹响了奋进号角。3月21日,我省又召开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部署推进会,对深入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作了具体部署,推动各类乡村人才各尽其才、大显身手、奋发进取、竞相奔腾。


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在深入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中,浙江如何发力?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创意、新风貌等现代化特质的“新农人”队伍如何打造?

盘活优势资源,充盈人才储备“蓄水池”。实践证明,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产业振兴“头雁”、农创客等乡村人才,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资源。扩大乡村人才战略储备,就要在盘活资源上下足功夫,善于挖掘乡村人才的独特优势。依托高能级平台,强化项目、资金、土地等要素支撑,创设载体、畅通渠道、分类施策,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农业生产经营、乡村电商促富、乡村农旅发展、乡村实用技术、乡村规划建设、乡村文化艺术、乡村公共服务、乡村经营管理和乡村数字化等“十路人才”引育,形成由1000名“浙农英才”、1万名产业振兴“头雁”、10万名农创客、100万名现代“新农人”组成的“1111”乡村人才矩阵。


重塑培训体系,打造人才成长“孵化池”。人才不是敲锣打鼓就能育成的,而是需要用心用情地在培训孵化上加大投入。要健全高素质农民培训机构准入、认定、评价和推出全周期管理机制,梯次构建省级农民大学、市级农民学院、县级农民学校、乡村田间学校“四位一体”现代化培训体系。持续推动涉农院校、学科、专业优化提质,大力开展适应农民就业创业需要的职业教育。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园、青农飞地和科技小院等现代“新农人”创业孵化平台,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优化基层农技人员聘用、评价、考核制度体系,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优化工作机制,涵养人才创新“能量池”。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营造适宜人才生长的环境,不仅能吸引人才,更能激发人才创业创新动能,更好实现以人才振兴引领全面乡村振兴。要创新乡村人才引育机制,全面推行组团式引才模式,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项目合作、专家服务、兼职挂职、入股合作等方式,为科技人才搭建大显身手的舞台。建立乡村人才联农促富机制,推广“专业技能人才+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以促进技能劳动型增收为重点,深化“共富工坊”建设。完善乡村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在金融、用地、用能等方面提供组团式服务,加强乡村综合金融、政策性保险支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支持乡村人才创业项目,推动建设一批人才驿站、农创之家、“浙农英才”和乡村工匠工作室。健全乡村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加强乡村人才待遇保障,深化涉农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新农人”认定标准、评价体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定期选树推介先进典型,推动劳模评选等表彰项目向乡村人才倾斜,让人才在乡村建功立业、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