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扮靓美丽小城镇 建设秀美大花园

来源:衢江区云溪乡西垅村      时间: 2018-07-26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攻坚之年、决胜之年。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总体要求,坚定打好“一巩固三提升”为重要内容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重点围绕“1229”具体目标要求,全面高质量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喜看旧貌换新颜

  全面建立工作机制。建立组织领导机制,从区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实行集中办公,统筹协调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设立了6个专项行动工作组,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均成立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同时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建立区领导和部门联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制度,建立督查考核机制,每月定期对乡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动态督查,每两月进行排名打分。建立培训交流机制,开设工作微信、QQ、钉钉群,实现了工作信息的及时传递和相互交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长效管理机制与驻镇规划师制度,全面指导乡镇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街长制、路长制、“两站两员”制度,加强对小城镇的秩序管理,使小城镇日常管理进入常态化、长效化轨道。
  政策保障支撑到位。多方筹措资金,采用PPP模式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形成了多渠道筹措资金机制。另外建立了示范奖励机制,对获得省级样板乡镇进行示范奖励。制定出台了支持推进全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用地专项政策,保障民生、基础设施等环境综合整治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节地挖潜,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将节余指标优先用于小城镇建设。
  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对小城镇全面开展以“道乱占、车乱开、房乱建、线乱拉、低小散、卫生环境”等为重点的专项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规划设计引领方面。全区列入整治范围的2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整治规划全面编制完成并审批备案。其中廿里镇、湖南镇、莲花镇、杜泽镇、峡川镇、周家乡等6个乡镇的整治规划获得市级优秀。深化规划引领,对今年验收的13个乡镇开展“规划回头看”深化活动。卫生乡镇创建方面。实行卫生乡镇“创建制”,有序推进国家级、省级、市级卫生乡镇创建,实现了市级卫生乡镇创建全覆盖,廿里镇、莲花镇等8个乡镇(办事处)已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还有高家、湖南等2个乡镇已经获得省卫创建市级评估;浮石街道已完成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道乱占”治理方面。全区合计整治点位3452个。全区小城镇道路60%以上的主干道、30%以上的次干道基本消除“六乱”现象,累计整治合计71.52公里。“车乱开”治理方面。全区20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完成两站两员建设,其中今年验收的13个乡镇共建立交管站13个,劝导站150个,设立安全员271人;建设停车场26个,施划停车泊位1353,安装道路视频监控点位271处、违停电子警察抓拍设施14套。截至6月底,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35726起,开具违法强制措施12639起。“线乱拉”治理方面。采用EPC模式,即1家总承包单位负责设计、施工和协调各运营商,推进项目高效、顺利落地实施。按照主街“上改下”、次要街道线路规整和入户飞线整治等三种方式,全面推进“空中蜘蛛网”治理。目前,电力上改下17.21公里,线路规整80公里。弱电上改下45余公里,杆线整理70余公里,入户线治理5300余户。通过“坚决关停一批、全力整治一批、有机提升一批”等手段,目前,已建成小微企业园1个,新增标准厂房面积3万平方米。全年完成“低小散”
  企业(作坊)整治242家。
  整治项目有序推进。以项目促整治、以项目改面貌、以项目谋发展,全区今年验收的13个乡镇共梳理整治项目193个,总投资约8亿元,已开工建设93个,已完工52个。通过外立面综合改造、线路“上改下”及道路综合改造等项目建设,集镇旧貌换新颜。
  “结对帮扶”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区整治办组织已达标的7个乡镇和今年验收的13乡镇进行结对,开展“结对帮扶、助力达标”活动。目前,已开展帮扶活动数52次,参与人数575人次,四个重点帮扶领域解决问题206个。通过“结对帮扶”,有力提升了今年验收乡镇的针对性、精准性。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整治,小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半年来,衢江区围绕争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区的目标,立足莲花镇、峡川镇、云溪乡等13个小城镇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其中莲花镇、杜泽镇、大洲镇、全旺镇争创省级样板乡镇。

  期待小镇展新姿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狠抓项目实施,完善城镇功能。通过项目实施,补齐短板,完善功能,改善形象,提升品质。狠抓项目进度,全区13个乡镇分别制订科学的具体项目推进方案,挂图作战,狠抓落实,加快推进。特别是年中验收的4个乡镇要确保在验收前完成整治项目。狠抓项目品质,突出规划引领,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小城镇风貌。狠抓民生项目,特别是小城镇道路、地下管网、电力通讯、停车设施等民生工程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快则快,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强化专项行动,精准对标整治。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行动是民生工程,整的是环境,治的是人的行径,突出以六大专项行动为抓手。规划设计引领专项行动,深化“规划回头看”行动,深入推进驻镇规划师驻镇指导,加强特色风貌管控;开展卫生乡镇创建行动,实行卫生乡镇“创建制”,有序推进国家级、省级、市级卫生乡镇创建,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完成5个国家级卫生乡镇创建。开展“道乱占”治理行动,强化源头治理,健全“街长制”、“路长制”等长效管理制度,完善联合巡查制度;开展“车乱开”治理行动。深化“建队伍、强科技、抓基础”,结合智慧交通系统,严厉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路交通秩序;开展“线乱拉”治理行动。着力解决乱接乱拉的“空

  中蜘蛛网”现象;开展“低小散”块状行业治理行动。加强“低小散”问题企业、作坊整治力度,探索产镇融合,引导企业入园。
  完善长效机制,确保管理到位。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需遵循全面推开、分类推进、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总体思路,真正实现集镇环境秩序由突击整治转向长效管理。对整治工作中梳理出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方案,要加强落实集镇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巩固“洁净集镇”成效。特别要在成效巩固、长效治理上下功夫,紧密依托“四个平台”建设,全面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确保小城镇秩序管理到位。
  加大宣传造势,浓厚整治氛围。利用各种载体,围绕“一加强三整治”主要内容,加强宣传造势,引导小城镇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增强环境卫生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加强正面报道和反面曝光,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加快形成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促进产镇融合,打造特色小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作为推进落实“十三五”规划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要促进产镇融合,结合各自乡镇的已有发展脉络,主动“筑巢迎凤”,引进农旅一体等优质产业,促进产镇融合,打造特色小镇。要深挖文化内涵。注重从文化中挖掘特色,挖掘古民居、宗祠等古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为居民的文化活动提供场地。挖掘非遗文化、传统手工艺、民间传说,讲好历史故事,提升集镇文化品味。加强“浙派民居”建筑风格打造,提升集镇的建设品味。打造特色小镇。特色是集镇的生命,文化是集镇的灵魂。小城镇整治要有自身的亮点特色,这是打造特色小镇的必然要求。在围绕“五类小镇”创建要求,打造各具韵味的特色小镇,力争廿里镇创建“活力小镇”,高家镇创建“畅美小镇”,湖南镇创建“风情小镇”,黄坛口乡创建“健康小镇”,着力打造一批有文化、有特色、有产业的样板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