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为“三农”工作插上腾飞翅膀

来源:衢江区云溪乡章戴街村      时间: 2016-04-13

这几天,云溪乡樟戴街村村民徐馨馨心情不错,通过网络来购买橘子的客户络绎不绝。“最远的是来自黑龙江的客商,电话打来一口气订下了500斤橘子,其余订单的数量也不错。”徐馨馨相告,就在不久前,几千斤橘子堆积成山,她还在为销路发愁。

和徐馨馨一样,遭遇柑橘滞销困境的橘农为数不少。局面的扭转,得益于区供销社“网上供销”助农渠道。通过“乡村淘”网点将村镇滞销柑橘资源进行整合,经严格把关、统一包装,推向淘宝特色中国?衢州馆、三衢味微信分销平台、中国供销e家平台。一个多月时间,品牌知名度迅速打响,7万余斤滞销柑橘全部找到买家。

滞销橘子走出“深闺”,只是区供销社创新流通方式,打造“网上供销”基层组织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依托“互联网+三农”模式,“乡村淘”品牌正在崛起,一场生产生活大变革正在我区乡村蔓延。

这几日,莲花镇五坦村“乡村淘”网点热闹非凡,村民们正围着一台电脑选购肥料及农机器具,为春耕生产做准备。“以前不会网购,买东西还得坐中巴车到镇里赶趟儿,实在麻烦!”村民符国良告诉记者,自从村便利店升级成“乡村淘”网点,快递包裹进村到户,小到毛巾、衣架等日用品,大到农耕机、抽水泵等农耕用具,统统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买到了。

今年春节,符国良和一大批村民的年货就是通过“乡村淘”备置的,干货、点心、饮料、电器,还有全家老少的新衣……“网购的感觉真不错!”符国良乐呵呵地说。网点负责人徐华安相告,春节期间村民网购年货400余单,成交额3万余元。

类似五坦村这样的“乡村淘”网点,如今在我区已有210个。除为村民提供网上代购外,还能为村民提供网上政务办理,同时还可以提供返乡农民的创业服务,提供手机话费充值、水电费代缴、车票酒店代订、医疗就诊预约等诸多便民服务,其中一半以上月均交易额超过5000元。

需求引进来,产品走出去。通过“乡村淘”网点集聚村镇名特优新农产品,借助中国供销e家、淘宝特色中国?衢州馆、微信商城、百特汇商城等线上平台集中展示推广,我区放心农产品声名鹊起,全旺冬笋、东坪柿饼、莲花果蔬等品类农产品成功走向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放心农业之路越走越宽广。

目前,区供销系统共有20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有4个产品获得市以上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称号,15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6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3个农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去年,区供销社商品销售总额达9亿元,同比增长23.44%。